民以食為天,尋幽探徑吃遍天下美食可謂是人生一大樂事,但不幸的是仍會有些因素造成無法以口就食而與美食無緣的狀況。不過慶幸的是,有時候這種狀態是可以改善的,讓人能重新尋回享受美食的樂趣。
時下有些人需要裝置鼻胃管,以鼻胃管灌食取代由口進食,通常會需要使用鼻胃管進食的因素有以下幾種:
(1) 中風,因神經受損而造成舌頭與吞嚥肌肉群的力量不足且協調性不佳,使得食物無法形成食團並後送到食道,或吞嚥過程錯誤後送到氣管而有哽嗆情形出現。
(2) 老化,因老化造成舌頭與吞嚥肌肉群的力量不足,吞嚥能力變差,能夠食用的食物受限而造成營養不足,所以越來越瘦體重減輕超過15%。
(3) 失智症,雖然咀嚼吞嚥等器官沒問題,但忘了進食吞嚥的動作。
(4) 肺部與心血管疾病,因呼吸跟吞嚥的協調能力不佳,吞嚥時沒有適當的閉氣,造成哽嗆的情形出現。
隨著病情的進展,原先不得已裝置的鼻胃管,可以開始為移除而做準備。在嘗試改回由口進食前,必需先進行相關的評估。首先觀察呼吸吞嚥的協調,確認呼吸狀態是否平順平穩,吞嚥時是否會閉氣,舌頭攪拌食團與後送食團的力量是否足夠,認知狀態是否能理解食物要咀嚼、要吞嚥。接著確認目前吞嚥能力的程度,適合哪一類型的食物質地。部分醫院會搭配「吞嚥攝影檢查」,藉由嘗試吃不同質地的食物,了解是否可以開始由口進食,有無哽嗆情形出現或發生在攝食哪一個階段,並建議適合目前能力的食物質地。
經過上述評估後,時機適合就可以開始進行吞嚥訓練,常見的吞嚥訓練可分為間接訓練和直接訓練……(請接續下篇) (以上資料整理自訪談盧志芬語言治療師)